購買保險時有哪些常見的坑?
隨著80、90后逐漸意識保險的重要性,他們開始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保險。有購買保險的意識固然好,但投保路上有很多套路,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忽悠。今天,小編特別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常見的保險套路,以免大家掉坑里。話不多說,現在進入正題。
一、返還型長期意外險,借保費返還功能騙錢。
返還型長期意外險出事了賠保額,沒出意外返保費,聽起來沒毛病,但保費卻比原先翻了好幾倍。保險老司機一看就知道這種保險明顯是在“割韭菜”。另外,意外險和重疾險、醫(yī)療險這類健康險不同,意外險對被保人幾乎沒有年齡和健康的限制,保費也不會漲價。所以,買長期意外險根本沒有必要,一年期的意外險就夠用了。
二、大而全的萬能保險,保障不全價格還挺貴。
有這樣的一種保險,重疾、壽險、意外、醫(yī)療啥都保,還自帶滿期返還功能,一份保險似乎能解決所有的保障問題。
對于那些“懶癌晚期”的朋友來說,他們更樂意購買這樣的保險。然而,如此齊全和完整的"萬能"保險往往是最大的"坑"??此粕抖急#鋵嵤裁炊急2蝗?。重疾保障落了輕癥,壽險缺了全殘保障,意外保障沒有意外醫(yī)療險。這類保險通常有個共同特征,那就是重疾、身故、滿期共享保額,三選一。最重要的是,此類產品的保費很貴,還不如單獨購買來的劃算。
三、捆綁身故的重疾兩全險,重疾、身故僅賠一次。
現在很多重疾險都增加了身故保障責任,既保身故又保重疾,被稱為“重疾兩全險”。
重疾兩全險看起來一險雙用,保費比單獨買兩款產品便宜了很多。但重疾兩全險的重疾和身故只能賠付其中一項,也就是說重疾確診賠付了保險金之后,身故的保障責任就失效了。所以說,捆綁型的保險產品一般都不怎么靠譜,買保險千萬不能貪這種小便宜。
四、大肆營銷即將停售的保險產品
有些保險代理人為了沖業(yè)績,經常和客戶說:“某某產品保障太好,保險公司要虧本停售了,想買的要抓緊時間。”如果有代理人在跟你推薦產品時說這些話的時候,一定要三思。
真正的好產品,保險公司不會無緣無故的停售,那些停售的產品大多都是不好的產品。要么是產品滯銷,年累計保費不到100萬,銷量少于5000件,保險公司主動停止銷售;要么是產品違規(guī),某一個條款引起消費者的爭議或者某種保障功能違反保監(jiān)會的規(guī)定,由保監(jiān)會強制下架。
所以,生活中要是有人推薦你買即將停售的產品時一定要留個心眼。
五、重疾險中輕癥、特疾保障的病種不全。
重疾險所保障的重大疾病因為有銀保監(jiān)會規(guī)定必須包含25種高發(fā)重疾,保險公司只能乖乖承保。而輕癥和特疾并沒有一個官方的保障名單,這就給了保險公司很大的“發(fā)揮空間”。很多重疾險所承保的輕癥病種不是缺這就是缺那,常見的八大高發(fā)輕癥只保了幾種,保障存在較大漏洞。
還有的特疾保障“注水”現象嚴重,明明說的是少兒特疾,卻加入了很多成人才比較高發(fā)的病種,沒有對保險做過功課的人,肯定會上當。所以,買重疾險的時候要重點關注輕癥、特疾的病種內容。
六、報銷限制很多的醫(yī)療險,報銷障礙多,獲賠難度大。
別看有的醫(yī)療險保額高,承諾可以報銷500-600萬的醫(yī)療費用。但真到了需要報銷的時候,卻發(fā)現這也不報、那也不報。
有的只保住院醫(yī)療,特殊門診、門診手術、特殊前后門急診等門診醫(yī)療費用不在保障范圍,只能自己掏腰包。
有的則設定了單項費用限額,比如說每日床位費只能報銷500元,超出部分也要自己出錢。
還有的在報銷天數上做文章,比如同一種疾病引起的住院,最高只能報銷90天。萬一得了什么重疾需要長期住院觀察治療,90天肯定不夠用。
所以說相比報銷額度,投保醫(yī)療險時要重點關注其報銷范圍和限制條件是否合理。
七、只買大公司的產品,小公司產品不好。
很多朋友喜歡去大公司買保險,嫌小公司沒有名氣、實力不夠,擔心影響賠付。
之前小編就這一點也多次解釋過了,目前,我國沒有任何保險公司倒閉的記錄,而且再小的保險公司注冊資金都是2個億。就算普通人想開保險公司,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開的起。
大公司的產品之所以有知名度,在宣傳方面下了很多功夫,羊毛出在羊身上,這些成本最終可能會由消費者買單。小公司因為規(guī)模不大,將更多的錢用于產品研發(fā)上面,在宣傳方面支出的費用很少,產品的價格比較實在。所以,同樣的保障功能,大公司的產品可能會比小公司貴很多。
當然,也不能否認大公司的產品就一定不好,產品好壞和公司大小關系不大。選購保險產品時,起著關鍵作用的是產品條款內容。
八、誤以為健康告知不重要,不關注健康告知,理賠時容易遭到拒賠。
在購買重疾險和醫(yī)療險這樣的健康險時,要格外關注健康告知,遵循“有問必答,不問不答”的原則。千萬不要聽信一些保險代理人的鬼話,認為“健康告知無關痛癢,隨便填填就可以了。”健康告知是作為保險公司決定是否承保的依據,不能馬虎對待。如果你有既往病史卻沒有如實告知,出險被拒賠了都沒地方說理。
寫在最后
?保險不是想怎么買就怎么買,沒有一定的保險基礎知識,很容易買到“坑爹”的產品還不自知。保障不足、漏洞百出的保險或許能抵御一時的“小風小浪”,但當真正的風險來襲時,之前購買的保險,達不到轉移風險的作用,最終還是得依靠家庭的經濟能力。保險里的學問可多著呢,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買保險?那就留言咨詢小編吧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