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買重疾險的五個常見誤區(qū)
重疾險是投保時最令人頭疼的險種了,它的保障內容比較多,同樣的坑也很多。并且重疾險大多是長期型產品,買一份要保好幾十年的,如果稀里糊涂就買了,之后遇到問題可就麻煩了。
為了避免大家少走彎路,多保魚結合了自己的經歷,以及每天收到的保險咨詢,總結了以下幾個購買重疾險的常見誤區(qū):
誤區(qū)1:疾病種類越多越好
“這個產品疾病只有70種,XX產品疾病有100種呢!”
“疾病種類只有80種夠不夠?”
這是初涉保險時最容易出現(xiàn)的疑問,有些朋友以為疾病種類越多,保障范圍越廣,理賠時更好理賠。事實上,疾病種類數量與一款產品的好壞關系不大。
保監(jiān)會規(guī)定重疾險產品必須包含的25種重大疾病,已經涵蓋了絕大多數常見疾病,占重疾險理賠的95%左右。而保險公司把其他的不常見疾病添加進來,提高到上百種,也不過是錦上添花,理賠重心仍在保監(jiān)會規(guī)定的25種重大疾病里。
另外,除了疾病種類的數量以外,其實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對疾病的具體定義。例如同樣急性壞死胰腺炎疾病,不同保險產品在定義上略有出入:
A產品的疾病定義如下:
被保險人必須要接受“開腹手術”才能予以理賠,并且還把“腹腔鏡手術”除外。
B產品的疾病定義如下:
這款重疾險的疾病定義就比較廣泛,只要進行了手術就能予以理賠,不一定是開腹手術,腹腔鏡手術同樣也能獲得理賠。
對于疾病定義上面的一些差異,一般消費者在購買保險時很難發(fā)現(xiàn),但真正到理賠時,才會顯現(xiàn)出來。
因此,強調重大疾病XX種實際上意義不大,深究具體的疾病定義才與理賠息息相關。多保魚之后會專門整理一篇疾病定義分析,幫你挖挖里面有多少坑。
購買重疾險的5大誤區(qū),你別再買錯了
誤區(qū)2:賠付次數越多越好
“XX產品只賠了3次,我想要賠5次的。”
有些朋友會盲目地追求多次賠付,認為賠付次數越多越劃算。而事實上,理賠次數并不是越多越好。
1、單次賠付和多次賠付
單次賠付:重疾理賠后合同就結束了,保障也沒有了。
多次賠付:重疾理賠后,合同依舊有效,保障繼續(xù)。
相對于單次賠付,多次賠付的意義在于讓保障更加長久。因為一旦獲得了重疾理賠,基本上很難再購買其他重疾險產品了,沒有保險公司愿意接受一個確診過重大疾病的客戶,那么后續(xù)的風險就無法得到保障。
多次賠付對于年齡越小的人群意義越大,人生之路還很長,多做幾手準備總是好的;而對于年齡較大,例如50周歲的人群來說,身體可能承受不起幾次大病了,那么購買一份單次賠付重疾險就足夠了。
2、多次賠付之間的差別
多次賠付的產品也是各有不同。
跟單次賠付的重疾險相比,2次、3次賠付的產品具有一定的優(yōu)勢,給了未來更多的保障;
但4次、5次賠付從實際案例上來看,跟2次、3次差別并不大。
重大疾病對人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,對于癌癥有“5年生存率”的說法,即癌癥經過治療后的5年內,依舊沒有脫離疾病的威脅;如果5年之內沒有復發(fā),那么之后再復發(fā)的可能性就比較低了。
重疾發(fā)病一次就會給身體帶來嚴重損傷,就算一生多次患病,但重疾能達到5次的,應該可以被稱為醫(yī)學上的奇跡了。
總結一下:多次賠付比單次賠付有一定優(yōu)勢,但多次賠付中的2-3次賠付就已足以應對疾病風險,不用追求更高賠付次數了。
誤區(qū)3:無病返本更好
“如果沒生病,這錢能退給我嗎?”
“我要是沒生病,錢不就打水漂了嗎?”
許多剛接觸保險的朋友還停留在“有病治病,無病返本”的認知。對于返還型產品,多保魚也不能說它不好,只是說它不一定適合你。
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上來講,其實返還的錢,就是用你每年多交的那部分錢去做投資,所衍生的收益,羊毛還是出在養(yǎng)身上。并且到期返還的產品,比不返還的消費型產品,價格要高出一半來。
從理賠的角度上來講,返還都是有設定年齡的,比如80歲。如果一旦80歲前出險了,就直接理賠,沒有返還了,那我們每年多交的錢也就白交了。這個效果跟無返還的保險就是一模一樣的。
綜合來看,如果不是有特定的需求,例如強制儲蓄等,是沒有必要購買返還型的產品。
保險公司不是慈善組織,所有產品都是經過精算的。所以,想占保險公司便宜?我看沒這么容易吧~
誤區(qū)4:大保險公司的更靠譜
“有沒有X安這種大保險公司的產品?”
“這個保險公司怎么從來沒聽說過?靠不靠譜?”
多保魚回答:小保險公司也是靠譜的,小保險公司的產品也是可以買買買的!
購買重疾險的5大誤區(qū),你別再買錯了
1、小保險公司也靠譜
多保魚知道許多朋友只是有些顧慮,重疾險是長期險,短則二三十年,長則保至終身,如果保險公司倒閉了、破產了、賠不起了怎么辦?
大家可以放寬心,以上擔憂均不會發(fā)生。
根據《保險法》規(guī)定,經營有人壽保險業(yè)務的保險公司是不允許破產的。因此無論是大保險公司還是小保險公司,都是不會破產的。
如果保險公司因為資金分立、合并或被依法撤銷了,那么保單也會由另一家保險公司進行兼并、并購,繼續(xù)履行保障責任。
如果沒有保險公司來接手,保監(jiān)會就會直接指定某家保險公司進行兼并。無論保險公司怎樣折騰,保單的法律效應是不會改變的,該賠還是得賠。
舉個栗子:
2010年2月26日,安邦集團收購了瑞福德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,更名為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,繼續(xù)履行原瑞福德的保單責任。
另外,保監(jiān)會也會對保險公司進行嚴格監(jiān)管,力保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,不會出現(xiàn)“賠不起”的情況。
舉個栗子:
在今年年初,安邦集團的老總因涉嫌經濟犯罪,安邦集團被保監(jiān)會監(jiān)管一年。
在接管后保監(jiān)會發(fā)現(xiàn)安邦虛假注資,為確保償付能力充足,維護保險公司的穩(wěn)定經營,2018年3月28日,保險保障基金向安邦集團增資608.04億元。
2、不同保險公司的定價差異
如果多了解了幾個產品之后,你可能就會明顯感覺到,在保障內容差不多的情況下,大保險公司的產品價格要遠高于小保險公司。
這也是為什么許多朋友對小保險公司存在疑惑的原因:價格低這么多,是不是產品不好?
實際上,保險產品的定價與許多因素有關,其中有一項就是運營成本。
大保險公司規(guī)模大,有眾多分支機構,品牌廣告也打得響亮,因此你平時聽說得也多。但這些都屬于運營成本,成本高了,自然產品定價也高。
小保險公司因廣告少,節(jié)省了運營成本,那么產品價格也可以再降低一些,以尋求市場競爭力。
從理賠的角度上來講,理賠與保險的保障條款有關,只要達到了保單上的理賠要求,那么無論保險公司規(guī)模大小,都沒有權力阻礙理賠。
總的來說:一款保險產品的好壞只跟它的保障內容、保障條款有關,與保險公司的大小無關。
購買重疾險的5大誤區(qū),你別再買錯了
誤區(qū)5:保額買10萬就好
“我預算有限,先買個10萬就好。”
雖然保險沒有明確的法律規(guī)定要買多少保額,但每次看見這些購買低保額的朋友都有點心痛,更別說多保魚還遇到過購買1萬保額的人。
保額要買多少?首先您得先想一想生一場大病需要花多少錢。
我們購買保險的目的,就是希望當風險來臨時,我們有足夠的資本去維護自己的家庭。如果購買的保額不夠,無法彌補風險帶來的損失,到時候受傷的還是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。
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現(xiàn)在對于癌癥的治療費用,保守估計在20萬-30萬。這還只是治療費用,還不包括營養(yǎng)費、誤工費等其他費用。
癌癥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,即使治好了也有復發(fā)的風險。即使出院了,也不能馬上去工作,需要繼續(xù)休養(yǎng)、定期復查等。
因此,如果罹患一場癌癥,我們所需要的費用應遠不止這二三十萬。
如果想要尋求更好的治療,那至少要50萬;
如果想要出國治療,準備100萬可能都不夠。
因此多保魚的意見是:
在購買重疾險時,最低保額應當是30萬,至少要達到最基本的治療標準。
當預算充足時可以保額再往上疊加,如果想要覆蓋治療費用損失和生活開銷上的損失,購買50萬保額左右是比較建推薦的選擇。
如果現(xiàn)在的預算實在緊張,可以適當縮短保障期限。例如先購買足夠保額的定期重疾險,等未來經濟收入好轉了再入手終身型重疾險;
若保障30年預算太大,可先選擇保障10年、20年,緩解經濟壓力。
多保魚的嘮叨
購買重疾險是一項腦力活,但如果買好了,未來將受益匪淺。
所以,在購買保險之前,一定要先樹立好正確的保險觀念,不偏聽、不偏信、不盲目、不盲從,才能拋開偏見,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。